鬼吹灯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 第四百六十四章 天量工程

第四百六十四章 天量工程

    对于一颗即将发生超新星爆炸的蓝巨星来说,就算是平常时候,想要抵近对它进行观测就已经足够艰难。

    它的物质抛射实在太过剧烈,对外辐射也太过猛烈。这导致任何探测器都很难靠近它。或者就算靠近了,也根本支撑不了太长时间了就会被摧毁。

    而,相比起真正发生超新星爆炸之时,这颗蓝巨星在平常时候的辐射又根本算不了什么。

    一旦发生超新星爆炸,在那一瞬间之中,单颗恒星的亮度甚至于能将一整个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加起来的亮度压下去,如此猛烈的辐射,恐怕不管韩阳做出什么样的防御手段,都根本无用。

    既然如此,那该如何对超新星爆炸,宏观黑洞形成之时的具体过程展开近距离的有效观测?

    韩阳的结论是,这根本无法做到。

    但这是否意味着韩阳无法近距离的获取到相关数据?

    并不是。

    早在从银河系出发之前,韩阳便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

    这个方案,在人类文明晋升为五级文明,对那颗中子星进行观测之时,韩阳曾经使用过。

    那便是,以数量来换取质量。

    单独一颗探测器,哪怕只能在超新星爆发之时,进行一微秒,一纳秒的观测与数据收集,都已经足够。

    一颗探测器不够,就上十颗。十颗不够,就上一百颗,一千颗,乃至于一千亿颗,一万亿颗!

    只要数量足够多,就总能积累起足够的观测时长,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

    但相比起当初对那颗中子星进行观测,此刻的工程难度无疑更加提升了许多。

    关键难点在于,韩阳必须要对这颗恒星进行多种手段,多种维度的观测,而不再像是当初那样,只要观测一点即可。

    中微子、伽马射线、红外线、引力波,乃至于暗能波动,空间曲率,以及必定会发生的空间撕裂等等,全部进行观测。

    每一种观测需求都需要不同的观测设备。而这些观测设备,譬如中微子望远镜,就需要建造一层厚厚的屏蔽层,加上至少数十万吨纯水才行,一个探测器的总质量就能达到百万吨以上。

    一个一百万吨以上质量的探测器,仅能进行一微秒观测的话,要积累起一秒钟的观测时间,就需要100万座以上的这种探测器,这是何等浩大的工程?

    这才仅仅只是中微子观测一种。再加上其余的探测需求,其总工程量,就算是韩阳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恐怕就算银河系之中不存在银盟,任何五级文明都能自由的对超新星,对宏观黑洞的形成过程展开探测,想要获取到足够的资料进而成为六级文明,都是一件艰难到无法想象的事情,都是大部分五级文明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韩阳心中微微有些感慨:“恐怕大部分五级文明都会选择依靠漫长的时间积累来完成晋升,而不是想着通过一次观测就获取到足够的数据。”

    工程量太大?那我就少造一点探测器,一次宏观黑洞形成,我只收集一点数据,等下一次再有宏观黑洞形成,那就再收集一点。

    如此,以时间换工程量,依靠漫长的时间积累,一点一点的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并完成晋升。

    但这一方式很显然不适合韩阳。要那样的话,恐怕没有个几万年时间的积累不可能完成。而韩阳却并不打算在大犬座矮星系之中停留太久。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再度发挥自己的工程优势,以工程量来换取时间了。

    于是,在距离超新星爆炸,宏观黑洞形成仅剩下约500年的时候,韩阳铸剑为犁,马放南山,将一百多万艘战舰全部闲置,将几乎所有算力都投入到了工程建设之中。

    数万亿,数十万亿的机器人、智能机械,以及数百万艘运输船、空天母舰、摆渡飞船,还有位于星球地表的总计上千万座大型工厂,在这一刻同时开始了忙碌。

    韩阳火力全开,全力以赴。

    在这种情况之下,第一批50万颗伽马射线探测器建设了出来。

    这些探测器俱都具备厚重的防护层,内部甚至还自备小型的夸克裂变-聚变双重反应炉以提供能量,并可以支撑起一定功率的防护罩。

    它们被韩阳派遣运输船,运输到了距离这颗恒星足足3光年远的地方,在那无尽的浩瀚虚空之中停留了下来,对准了这颗蓝巨星。

    之后,是第一批中微子望远镜。

    这些中微子望远镜具备同样的防护力量,但单个质量就大了许多,达到了约50万吨。

    韩阳造了一万台,同样放置到了距离3光年远的地方。

    再之后,其余各种类型的探测器总计造了超过10亿台,全部放到了那里。

    它们整体呈现出均匀的分布。以这颗蓝巨星为球心,以3光年为半径,隐隐将这颗蓝巨星环绕。

    再之后是第二批探测器。这一次,韩阳将它们放置到了距离蓝巨星2.9光年的地方,总量同样约为10亿颗。

    再是2.8光年,2.7光年,一直到距离1光年为止。

    此刻,韩阳总计制造了300多亿颗探测器,令其大致均匀的分布到了蓝巨星周围。

    其中,距离蓝巨星越近,防护等级越高。

    在1光年范围以内,韩阳布设的探测器密度陡然提升。从1光年距离到1光月距离之内,空间缩小了许多倍,探测器的总数量却提升到了1000亿颗。

    1光月之内,探测器密度再度提升。

    并且,从这个距离开始,韩阳所制造的所有探测器,无论它是哪种类型,全都具备了大致相同的外形,也即类似于钉子的形状。

    在面对蓝巨星的方向,是一层直径较大的圆形钉帽。这层钉帽将起到类似于盾牌的作用,尽可能保护身后的主要设施。

    钉帽之后,则延伸出一条圆柱体。

    在圆柱体之内,则是韩阳所制造的探测器的探测模块,或者是伽马射线,或者是引力波,或者是中微子。

    在这个距离上,来自于蓝巨星的辐射已经相当猛烈,探测器必须要考虑到防护与散热。而在真空之中,热量只能通过辐射来传递,效率较低,韩阳便只能制造出圆柱体的外形,尽可能的将过多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保护核心装置。

    韩阳便以这样的形式,一点一点的向位于核心的蓝巨星延伸。且越接近它,各种探测器的密度越高。

    在距离缩短到仅剩10亿公里的时候,探测器的铺设戛然而止。

    但探测器的制造并未停止。非但没有停止,韩阳反而造出了更多。

    在距离蓝巨星10亿公里到3光年之间,如此广袤的空间之中,韩阳一共才只铺设了总数不超过3000亿颗探测器。

    但单单只在距离10亿公里以内,韩阳便总计准备了超过4000亿颗探测器!

    以平均一颗探测器质量为一万吨计算,这便是总计4000万亿吨的质量!

    作为类比,地球大气层的总质量,也不过才5.15万亿吨左右。而此刻,韩阳便将相当于地球大气层总质量的80%左右,全都造成了探测器,准备铺设到蓝巨星周围!

    之所以此刻没有铺设过去,是因为就算此刻蓝巨星还未爆炸,其周边辐射也太过猛烈,就算是专门为蓝巨星周边环境所设计的探测器,都无法在那样的环境之中生存太久,最多能正常工作个十个小时罢了。

    现在就铺设过去,基本上等于白白扔掉。

    韩阳打算等到超新星爆发发生之前几个小时的时候再铺设过去。

    为此,韩阳专门研发了一种重载特制空天母舰。

    这种空天母舰,一艘就可以载重超过100亿吨。但同时,它没有超光速航行模块,没有武器系统和常规防御系统,有的仅仅是一些专门针对蓝巨星周边环境定制的防御设施,和一些大功率的推进器而已。

    这样的话,造起来就简单了许多,造一艘正规空天母舰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内,韩阳能造出100艘此刻这种空天母舰。

    无非是堆料而已。

    这样的空天母舰,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超大型的恒星系内运输船,韩阳一口气造了40万艘,然后,将所有的探测器都装到了这种空天母舰内,同样令它们大致均匀的分布到了蓝巨星周边约10亿公里的位置。

    在这里,空天母舰的厚重装甲与防护罩可以支撑很长时间。

    此刻已经一切布置完毕。各种各样的探测器都已经造了出来。探测计划也已经制定完善。

    就等着最终时刻的到来了。

    据韩阳估算,此刻距离这颗蓝巨星发生超新星爆炸的时间已经不足十年。更具体一点,则是在第七年第六个月,与第八年第二个月之间这总计八个月的时间之内。

    这段时间韩阳也没有闲着,而是控制着外围已经铺设好的那些探测器,尽可能详细的收集着这颗蓝巨星此刻的状态信息。

    就算它还未爆炸,这些前期酝酿的过程数据也具备极大的价值,不可或缺。

    同时,韩阳也再度将空闲的算力利用了起来,开始制造出巨量的一次性探测器,像是当初探测那颗中子星那样,造出来后就直接向蓝巨星扔过去,依靠被毁灭之前那可能仅有几微秒,甚至几纳秒的时间,尽可能的抵近对其展开探测。

    在这种情况之下,巨量的数据开始源源不断的生成,然后被韩阳存储了起来。

    当然,以韩阳此刻自身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太过深入的解析的。也即,就算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韩阳也没有办法凭借一己之力晋升到六级层次。

    早在当初人类晋升为五级文明的时候,韩阳便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

    自己的算力虽然足够,但智慧却并不是简单的算力叠加。缺少了人类文明之中,那高达几十亿上百亿名科学家的智慧,自己根本不具备足够多的灵感和方向,无法将理论体系拓展到足够的宽度与深度。

    这一次大犬座矮星系之行,韩阳也根本没打算依靠一己之力完成突破。他的目标,本来就仅仅只是收集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带回去而已。

    到时候,自己与人类科学家的结合,便具备极大的希望能真正将这一层障碍突破。

    时间便在韩阳的等待之中慢慢流逝。这段时间之中,这颗蓝巨星也一如既往的向太空之中挥洒着自己的热情。

    韩阳注意到,它的辐射强度一直在不断的提升之中。光度达到爱丁顿极限甚至于超出的次数越来越多。而每一次超越,都意味着少则相当于十颗,多则相当于几十颗地球的质量被抛洒出来。

    时间过去了三年,韩阳将最终的爆发时间段框定在了四个月之中。再过去三年,时间便框定到了一个月,在之后,时间被框定到了五天,最终又变成了三天。

    就在未来72个小时之内,这颗蓝巨星必定会发生超新星爆炸!

    到了这一步,对于爆炸时间的预测便已经到了极限,无法再进一步精确。而韩阳所准备的高达4000亿颗探测器,仅能在此刻辐射强度下生存不超过十个小时的时间。

    而铺设它们也是需要时间的。

    以韩阳准备了数百年的铺设方案,将这4000亿颗探测器全部铺设到合适的位置,只需要大约七个小时。

    这便为韩阳带来了一个难题:如果铺设的早,很有可能自己这些探测器耗尽了生存时间,结果它还没有爆炸,一切白白浪费;

    如果铺设的晚,则有可能韩阳还未铺设完毕它就已经爆炸,同样是白白浪费。

    时间必须要不早不晚,恰到好处才行。

    这个矛盾看似无法解决,但韩阳没有丝毫慌乱。

    他仍旧在静静的等待着。

    因为韩阳知道,通过外部大模型无法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但却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更为精准的预测蓝巨星发生超新星爆炸的时间。

    在真正发生爆炸之前,这颗庞大的恒星会主动对韩阳做出提醒。

    耐心的等待过程之中,距离这颗蓝巨星最近的一座中微子望远镜忽然间向韩阳报告了一个数据。

    它所探测到的中微子数量忽然间暴增!(本章完)

    

    http://www.cxbz958.org/congshoucuocpukaishihengsaoyuzhou/422071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