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美利坚往事1988 > 第215章 双管齐下

第215章 双管齐下

    华尔街的那篇评估报告,还有关于at&t和ip电话的头版新闻,这些都是比特公司有意透露出去的。

    他们正在准备进行ipo,当然要适当的让比特公司出现在华尔街的视线中。

    玛丽.米克尔想写一篇关于硅谷软件业的分析报告,恰巧这时候比特公司送上了门。

    在迪恩有意配合下,她获得了很多的“内幕”消息。

    当然想要吸引见多识广的华尔街精英,迪恩需要抛出很多的新概念。

    事实证明,年轻的玛丽.米克尔很喜欢这些“离经叛道”的消息。

    她需要一些博眼球的东西,针对比特公司的评估报告就是最好的引子。

    于是才有了华尔街日报上,这篇精心炮制的产业分析报告。

    至于出现在头版的at&t和ip电话业务新闻,这是美元和其本身的颠覆性在起作用。

    它能出现在头版,无疑这需要付出一点公关费。

    但比特公司毫不犹豫的开出了支票,哪怕这笔公关费接近70万美元,是同类报纸的十倍左右。

    不过仅有这些还不够,想要占据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它本身的新闻价值必须说得过去。

    ip电话业务首月狂澜4000万美元的订单,这样的消息算不算有价值?

    算!当然算!最重要的是它发生在了at&t的总部,德克萨斯这些南方州。

    另外这是新型通信技术,对传统电话市场发起的挑战。

    一个如初生婴儿一般稚嫩,但却锋芒毕露、潜力无穷。

    一个雄踞通信市场近百年,垄断了国内座机电话近80%份额的巨无霸。

    它们之间的对抗本应毫无悬念,但现实却惊掉了众人一地的下巴。

    4000万美元!天呐,看到这个新闻的人,一度以为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在审稿时喝醉了。

    但他们知道这不可能,也正因为不可能才让这则新闻更具有冲击性。

    一家新成立的通信服务公司,好吧,虽然它背后有传统势力mci和最近风头正盛的比特公司。

    但从at&t的爪子下面抢走一块肥肉,这依旧让大家感到震惊的同时,也对world link惊奇不已。

    这或许又是一起大卫对抗歌利亚的故事?

    但不管如何,华尔街的很多人看到了world link的潜力。

    以前他们甚至没听过说它,不过4000万美元在一個短短上午的时间,就让华尔街记住了它。

    这只是第一个月,很难想象半年、一年后,world link将会发展成什么样?

    于是曼哈顿豪华办公室里穿着考究西装的经理人,开始拨打电话打听关于world link的所有消息。

    他们找来了去年world link成立的新闻报导,也了解到了比特公司的ip电话技术。

    好了,事情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比特公司在下午接到了数不胜数的咨询电话。

    他们有的是投资机构,有的是个人投资者,无一例外他们都对比特公司充满了兴趣。

    mci他们无能为力,前者已经算是一家巨头公司。

    但比特公司出现的时机堪称完美,它拥有那令人着迷的ip电话技术,它正在寻求ipo上市。

    瞧,这不正是华尔街最擅长的事吗?

    “11亿美元,是的科珀先生,这是我们刚刚收到的最新报价ok,我们保持联系。”

    挂断电话,迪恩心情愉悦的双脚蹬地,让椅子在百叶窗前轻快的转了一圈。

    距离摩根士丹利的人来访,刚刚过去不到三天时间,比特公司的估值已经飙升了一亿美元。

    刚刚来电话的是高盛的人,他们愿意以11亿美元的估值,来承销比特公司的股票。

    很显然,迪恩双管齐下的公关手法起作用了。

    玛丽.米克尔的报告是在战略层面上,肯定比特公司的前景。

    ip电话的头版新闻则是侧面证明,比特公司的价值被远远低估了。

    虽然它只有world link 35%的股权,但后者的市场无限广阔。

    在东海岸老钱的眼中,电话业务可比软件业务靠谱的多。

    是的,高盛之所以愿意承销比特公司的股票,并不是因为它的软件业务有多么出色。

    而是高盛的客户对world link充满了兴趣,但mci他们无处下手,所以只能转向了比特公司。

    事情有些讽刺,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华尔街日报的读者除了各种投资机构,还有广大的高净值精英家庭。

    他们的年收入普遍在15万美元以上,是美利坚前30%的社会人群。

    他们有投资需求,所以才会是华尔街日报的受众读者。

    随着这两篇新闻的刊登,华尔街大大小小的投行几乎都接到了,这些精英人群的咨询电话。

    他们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怎么才能买到比特公司的股票?

    客户有需求,市场就会立刻给出反馈,刚刚的电话就是证明。

    但比特公司的手段只有这些了吗?

    迪恩翻了翻桌上的日历,现在已经是五月中旬。

    算上确定承销商,以及后续向证监会提出申请,到后面的路演定价。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所以该放出比特公司最后的宣传手段了。

    迪恩拿起桌上的电话,“洛斯,把我们上个季度的财报发出去吧,时机到了。”

    “明白,boss,我们早就做好了模板。”首席财务官洛斯亢奋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

    比特公司还没有上市,所以它无需对外公布自己的财报。

    但既然有了好成绩,也为了配合接下来的ipo,为什么不秀一下自己的肌肉呢?

    双管齐下,再接一招近乎明牌的财务报表,迪恩就不信比特公司的ipo会引不来华尔街的觊觎。

    叮铃铃

    正在他考虑接下来的安排之时,桌上的电话又响了。

    “比特公司,迪恩.普莱斯。”

    “迪恩是我,摩根士丹利理查德。”

    来了,迪恩眼睛一亮,“很高兴再次听到你的声音,费舍尔先生。”

    “我看到今天的华尔街日报了。”理查德开门见山,“或许我们该重新聊一聊关于比特公司的ipo?”

    “当然,我一直期待这一刻。”迪恩靠向椅背,他从容了许多,他在等待对方的开价。

    “12亿美元,我认为比特公司值这个价。当然关于上市筹集的资金,我们需要再商量一下。

    只要比例合适,摩根士丹利可以为比特公司找来有购买意向的大宗买家。”

    在两篇新闻的加持之下,以及向自己的客户咨询了购买意向之后,理查德给出了新一轮的报价。

    ipo估值不是由比特公司说了算,也不是由摩根士丹利说了算。

    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市场。

    换句话说就是,摩根士丹利能否找来愿意以这个估值,购买比特公司股票的客户。

    当然最要的比特公司准备筹集资金的额度,也就是上市融资比例。

    它们才是公开交易的具体数字,也就是摩根士丹利的客户是否愿意为它们买单。

    比特公司、摩根士丹利、投资基金、融资比例,这是上市的关键几道环节。

    他们分别对应,上市公司、承销公司、一级市场客户、交易数额,这几个因素。

    只有妥善好处理好这些,比特公司的上市才算成功。

    现在理查德对迪恩开出12亿美元的估值,那就说明摩根士丹利有了相当的把握。

    但不巧的是理查德电话来早了,“费舍尔先生,我建议您再等一等。”

    “迪恩,这已经是摩根士丹的最大的让步了,我们可以保证比特公司的上市成功。”

    理查德对迪恩发出警告,他可以理解对方的行为,但这不代表比特公司可以轻视摩根士丹利。

    “不,你误会了费舍尔先生。”迪恩示意他不要着急,“比特公司明天就会公布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

    为了让摩根史丹利对我们有更确切的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是吗?”

    比起各种市场潜力的分析,财报更直观也更有说服力。

    “ok,我明天再打电话给你。”理查德顿了顿,“迪恩,摩根士丹利抱着极大的诚意在谈这笔交易。”

    “当然,比特公司也无比珍视第一个对我们发出报价的人。”

    挂断电话,迪恩轻笑一声。生意就是生意,议价是最基本的做法。

    一家好的承销商对ipo重不重要?当然重要。

    但比特公司也是他们的客户,摩根士丹利会从ipo的过程中赚取大量的佣金。

    所以把比特公司的股票推销给其他机构,这是承销商的义务。

    迪恩需要给他们一点压力,毕竟华尔街现在十分看好比特公司未来的潜力。

    12亿美元,这已经比几天之前摩根士丹利的开价提升了五分之一。

    但迪恩觉得这还不是极限,还可以再高一点。

    毕竟单单以world link的潜力而言,它的估值可能就值几个亿。

    比特公司虽然只有35%的股权,但市场足够大,这依旧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把它算进比特公司的估值中,在10亿美元的基础上,提升2亿美元很高吗?

    不,迪恩觉得这很合理。

    甚至随着新闻的发酵,东海岸那里愿意对ip电话市场给出更高的股价。

    说来world link能如此迅速的打开市场,除了本身的各种优点和极低的成本外。

    mci大开方便之门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没有前者遍布全国的电话网络线路。

    world link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打开渠道,把客户接入庞大的电话网络。

    低廉的价格,相对完善的基础服务,广泛的覆盖范围,这些都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当然world link目前也不是没有局限性,而且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来自内部。

    http://www.cxbz958.org/meilijianwangshi1988/412659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